期刊简介
《传染病信息》(Infectious Disease Information)是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染病专业学术性杂志。为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本刊:办刊宗旨为努力报道传染病信息,为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服务;以述评与论著报道为主,重点报道传染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紧跟专业研究热点,报道迅速及时,热情地服务于传染病及相关专业的医、教、研、预、管、人员与医学生。 主编:陈菊梅 张玲霞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主办单位: 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出版部门: 《传染病信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81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8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60.00
杂志荣誉 2001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传染病信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 主办单位: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7-8134
- 国内刊号:11-388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罗扰素水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应用瑞士罗氏药厂生产的罗扰素水剂治疗37例慢性乙型肝炎,将同期20例慢性乙型肝炎设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月;吴昊;李俊红;汪俊韬 刊期: 2001- 01
-
90年代国内外霍乱的基本动向与流行特征
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已进入第40个年头,全球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上报该病至少460万例以上,死者不下11万.我国此期间的发病例数也不下34万,其中5500余人死亡.如此严重危害的传染病至今却仍无任何停息的迹象,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担忧.本文就近10年(1990~1999年),即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霍乱的基本动向与流行特征作一阶段性回顾,以期得到有益的启迪.......
作者:魏承毓 刊期: 2001- 01
-
旅游热潮中谨防传染病的传播
旅行与商贸活动的结合,促进了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世界经济的繁荣昌盛.但是在国际旅游者和贸易活动者中,始终存在着传染病原的携带者和急、慢性感染病罹患者,他们是多种新、老传染病播散的传染源和促进疫区扩大的根源之一.......
作者:王永怡 刊期: 2001- 01
-
伤寒并发肠出血的护理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了6例伤寒并发肠出血病人,由于我们重视该病的护理工作,所以无一例死亡.下面是我们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六娣 刊期: 2001- 01
-
传染病医院护士的自我防护
在传染病医院中,护士接触各种传染病人,处置各类物品及污物,损伤性操作较多,感染的机率较大,应重视传染病医院护士自我防护.......
作者:张雅萍;鲍鹤玫 刊期: 2001- 01
-
门诊医疗纠纷及防范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医院关注的热点问题.我院是以挂号、门诊、急诊、住院处为一体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病人流量大,在各种检查、咨询、治疗、护理、查找化验单、突发的急诊抢救、办理住院过程中都难免发生纠纷,以下浅谈常见门诊医疗纠纷及防范:......
作者:刘裕梅 刊期: 2001- 01
-
河北省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为了了解我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预测麻疹发病趋势,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制订相应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992~1999年我们开展了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兰芬;梁勇;吴凯;张振国;王岩;袁立国 刊期: 2001- 01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1999年9月26日至2000年1月23日,禹城市二里铺乡曹寺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该小学共有学生356人,发病202人,发病率56.74%.......
作者:王文泉;刘永和 刊期: 2001- 01
-
SAFE,一种控制HIV流行的新方法
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近日宣布了一种预防HIV感染的新方法,即:控制HIV流行的血清状态法(SerostatusapproachtofightingHIVepidemic,SAFE).该方法的重点是扩大HIV感染者的预防范围和保健服务.CDC估计通过推广该方法,到2005年将使HIV感染由目前的每年约40000人下降到约20000人.即新HIV感染数下降50%.......
作者:李安信 刊期: 2001- 01
-
为什么蚊虫不能传播艾滋病
自从HIV被确认为艾滋病病原体以来,有关研究已经证实,蚊虫不能传播艾滋病.蚊虫消化HIV.病原体必须在蚊虫体内存活至整个传播过程完成才可能经蚊虫传播.如果蚊虫消化掉了病原体,则此传播过程自然被切断.成功的得以传播的病原体皆以其有趣的方式避免被宿主当作食物消化.有些病原体到达蚊虫胃囊后具有对付蚊虫消化酶的机制,使其自身很难被溶解掉.大部分病原体到达蚊虫体内后,便尽可能快地逃出蚊胃,以避开强有力的消化......
作者:胡小华;杨振洲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用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 2 拉米夫定联合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随访观察
- 3 西方马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 4 1 831株宋内志贺菌耐药性调查及其产ESBLs的研究
- 5 中医药治疗AIDS的研究进展
- 6 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及诊断
- 7 埃博拉出血热
- 8 干扰素α-2b治疗48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 9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中文版应用于HIV/AIDS患者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 10 HIV/AIDS合并结核病177例临床分析
- 11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立克次体病的认识
- 12 西尼罗热的有关研究进展
- 13 SAFE,一种控制HIV流行的新方法
- 14 黑龙江省服刑人员HIV-1nef基因分析
- 15 胸腺肽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观察
- 16 美国将生产2百万剂量单位的流感疫苗
- 17 HIV/AIDS患者免疫治疗和免疫重建研究进展
- 18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 19 空肠弯曲菌感染诊治现状
- 20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